眼見為實的時代過去了,
AI 已經學會制造“真實”。
近日,
多起AI換臉或AI換裝的爭議事件
引起網友討論。

近年來,
隨著AI技術的普及,
“AI換臉”、
“AI合成照片、視頻”等技術
逐漸走紅網絡。
雖然增添了人們趣味,
但也出現了不少負面情況,
有些甚至觸及法律底線,
引發糾紛。
這樣的“AI換臉”會引發哪些問題?
又可能造成哪些危害呢?

AI “造假”花樣多
特效師AI換臉與女星親吻
3月25日,一網紅特效合成師洪某在社交平臺上表示,自己的臉被迪麗熱巴的粉絲抓傷“破相”,起因是其利用電腦后期制作合成與迪麗熱巴親吻的影片。

洪某在某視頻平臺擁有100多萬粉絲,平常會在個人賬號上發布一些“特效合成”的視頻,即通過合成技術將自己的臉換到熱播電視劇中,比如《小李飛刀》里,他替換了男主角焦恩俊的臉,并對俞飛鴻和賈靜雯兩名女演員飾演的角色左擁右抱。

更甚的是,他將電視劇中和迪麗熱巴有親密鏡頭的男主角換成了自己的臉,讓不少網友直呼難以接受。目前,這個名為《熱巴之戀》的視頻已被隱藏。
女子照片被“一鍵脫衣”傳到網上
近日,在廣東廣州,一張女子在地鐵上的照片被AI一鍵脫衣,造謠圖隨后在網上廣泛傳播。

該博主原本在平臺發布的照片
事實上,照片的女主角是一名博主,所謂的“裸照”是她去年7月在某平臺分享的一張照片。
原圖中她衣著正常,沒有任何不妥之處,但被人用AI軟件一鍵脫衣,故意全網散播。
特朗普還沒被捕已經越獄
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也未能幸免,“特朗普被捕”的事情還沒有發生,但“特朗普被捕”的“照片”已經在一些社交平臺流傳開來。
這些“特朗普被捕”的圖片顯示,特朗普或被警察圍捕、或穿著囚服、或在勞改、或在越獄。
只不過這些都是AI合成圖,僅憑肉眼難以辨別真假。



在無意識中侵權或違法
如今,隨著技術門檻越來越低,AI換臉更多時候成了大家一種娛樂和社交的方式,掀起了一場又一場的網絡狂歡。
AI換臉技術雖簡單,可背后暗藏了不少法律風險和侵權糾紛。

據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網絡與信息法研究室副主任周輝介紹,濫用“AI換臉”技術可能會涉及侵犯他人肖像權、名譽權、著作權、個人信息等多項權利。如果隨意使用國家領導人或一些公眾人物的肖像進行“AI換臉”,不但構成侵權,還可能危害公共秩序。
首先,《民法典》第一千零一十九條第一款規定,“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丑化、污損,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”。因此,未經他人同意,使用其肖像進行AI換臉并公開傳播,甚至丑化、污損他人肖像的行為都構成侵權。
而且,如果過程中出現“惡意誹謗”“惡意剪輯”“使用侮辱性詞匯”等因素,導致他人社會評價受損的,還涉及侵犯名譽權。
無論是“換臉”APP運營者還是普通用戶,未經照片、影視、短視頻等作品著作權人授權和許可,擅自使用圖片或者視頻進行“AI換臉”,還可能侵犯著作權。
此外,AI換臉技術中涉及的人臉信息,屬于個人生物識別信息,對人臉信息的不當使用則存在侵害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的風險。
因此,雖然人們很多時候覺得“AI換臉”只是“鬧著玩兒”,殊不知,在無意識中,已經涉及侵權,甚至違法犯罪了。


多方責任,一個都不能少
有句話說:“走太快了,靈魂跟不上。”AI合成技術同樣如此,在給大眾提供娛樂的同時,也因為濫用和缺少監管,造成了信息安全隱患和傳播侵權的亂象。
正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、北京科技創新中心研究基地副主任趙精武所說,要遏制AI合成的亂象,還得政府監管部門、平臺、網民多方形成合力,多管齊下,一個都不能少。

首先,作為服務的提供者,AI合成平臺必須承擔主體責任。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于2022年11月25日公布的《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》(以下簡稱“《規定》”),對AI合成的服務提供方做出了多項規定。
比如,AI合成平臺必須要求內容創作者實名認證,監督創作者標明“這是由AI合成”之類的標識,以免誤導公眾;在提供“換臉”技術前,應該征得“被換臉”者的同意;并完善數據管理、保障個人信息安全。

《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》節選
同時,《規定》也指出,網信部門和電信主管部門、公安部門等監管部門,需要加強監督檢查、技術治理,對不當使用AI合成技術的機構和人員,按照有關法律、行政法規采取措施,進行整改;造成嚴重后果的,依法從重處罰。

趙精武表示,AI技術確實降低了造謠和作假門檻,尤其是ChatGPT問世之后,AI技術產品能夠以最貼近人類思維和表達的方式生成海量虛假信息,而廣大用戶顯然無法有效識別網絡虛假信息。
被“AI造謠”后如何維權?趙精武稱,首先可以直接要求侵權人刪除相關謠言信息并賠禮道歉;其次,可以留存謠言證據,經由公證機關公證之后作為證據材料,向侵權人提起侵權訴訟。
更重要的是,我們普通人面對視頻、圖像還得多留個心眼。畢竟,有了“AI換臉”技術之后,眼見不一定為實了,對獵奇、“勁爆”的內容,還得保持理性和警惕,對它們的真實性“打個問號”,別啥都不想就信了。
只有這些精神和物質的“基礎設施”真正建立并完善起來,技術的進步才能真正造福于人類,而不是淪為傷害他人的犯罪工具。
?。ㄔ瓨祟}:女子照片被“一鍵脫衣”,誰在拿AI作惡?)
中國法律網摘編:亓淦玉 |